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党建引领激发澎湃动力 路桥工程学院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5-09-2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25年,学校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全面擘画新时期事业发展新蓝图,加快建设“西部领先、行业标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理工类高水平职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学校各单位推出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过去五年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激励全体师生锚定发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饱满热情迎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谱写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新篇章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党建引领激发澎湃动力 路桥工程学院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五年来,路桥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紧围绕“校企共建、双向赋能”的核心路径,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01构建“三位一体”机制,深化党建引领

学院党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三位一体”党建引领推进机制:一是强化校企协同决策,将行业需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二是建立“教师企业实践+企业专家进校园”双向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共享,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与科研资源,形成“教学—科研—服务”良性循环。

02打造“贵州模式”,树立职教品牌

学院探索出以“一桥一课一团队”为核心的山区高桥建造工匠培养“贵州模式”。该模式紧密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专业适应性和产业匹配度的新要求,成功打造“学高桥到贵交”职业教育品牌,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依托该模式,学院建成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喀斯特山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建成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以“一桥”为纽带,学院推动人才培养由学校主导向校企双元转变,实现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以“一课”为突破,推进课程体系从普适性向特色化转型,强化实践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以“一团队”为支撑,推动教师从个体成长迈向团队共进。目前,这一模式已在48所院校推广应用,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03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学院依托“国家级交通土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喀斯特山地道路智能‘建-养-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一批具有真实工程背景、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

其中,卧龙山实训隧道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涵盖施工、运营两大板块,成为贵州省公路隧道节能降碳综合试验平台;鲲鹏实训桥梁配备50余个传感器,支持50余项检测与监测实训项目;工程结构检测综合实训基地拥有80余个缺陷模型,多次承担企业技能大赛和全国桥隧工竞赛;结构实验室配备7套先进力学加载系统,为山区桥梁新结构、新材料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虚拟仿真基地以贵州重大桥隧工程为原型,开发40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有效破解了传统实践教学中“三高三难”问题,实现复杂结构、高危工艺的安全、高效、低成本教学,显著提升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04聚力技术攻关,服务区域发展

学院拥有“贵州省道路检监测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区桥梁智能检测与维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多个省级技术服务平台和团队。五年来,与贵州高速集团、中铁桥隧、重庆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承担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包括贵州公路长大桥梁结构监测系统、5G智能无人机桥梁检测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桥梁健康监测与预警系统等,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养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学院还主持或参与了贵金高速桥隧施工技术研究、S106线姬昌桥危桥改造、开州湖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等实际工程,展现了扎实的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路桥工程学院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交通强国”战略和贵州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技术创新、拓展社会服务,为培养更多高素质路桥专业人才、服务地区与行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 源:路桥工程学院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