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学校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全面擘画新时期事业发展新蓝图,加快建设“西部领先、行业标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理工类高水平职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学校各单位推出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过去五年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激励全体师生锚定发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饱满热情迎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谱写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新篇章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党建引领聚合力 通达轨道铸辉煌
近年来,轨道交通学院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发展、党建融入发展、党建保障发展”主线,持续打造“红色领航・通达轨道”党建品牌,创新实施“1245”工作法,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多项工作成效显著。
01党建领航铸魂强基 政治优势充分彰显
学院始终坚定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七个有力”为目标,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考核“三挂钩”,形成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扎实推进“五学”模式,强化思想铸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创新开展“学院+企业”“学院+社区”联建模式,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业务联动。五年来,学院先后获评“贵州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先进基层党组织”“黔进先锋·四强党支部”等荣誉,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建带团建成效明显,团学组织多次获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



02队伍建设固本培元 育人能力持续提升
学院组建“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导师”教学团队,建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教学资源库,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多门精品课程。以项目建设推动教师能力提升,教师党员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荣誉,形成“榜样引领、全员奋进”的育人氛围。
学院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院教师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比33%,“双师型”教师比例100%,1人获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为育人水平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03学科建设提质增效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学院坚持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引领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获2020年“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立项,2023年以优秀等次通过验收;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获2024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省级重点(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其人才培养方案获2022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省级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称号,轨道交通智能控制装备技术专业2025年获批通过职业本科专业招生,学院学科结构持续优化。
04科研成果量质齐升 竞赛成绩屡获突破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要求,教科研实力显著增强。近五年,获省级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10项;获省级劳动教育优秀工作案例1例、优秀教学案例3例;出版教材7本、专著2部,发表论文12篇,获专利31项,多项教学案例获省级表彰。学院党委创新“党建+竞赛”模式,将党性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营造“党员带头、师生同行、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学院多次承办省级技能大赛,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0人次、省级奖项68人次,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高职组“轨道车辆技术”赛项中斩获银奖,第十五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学生组赛项中获全国二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05赋能区域社会发展 服务民生践行使命
学院坚持“党建+志愿服务”,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和社区,助力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精准对接从江县陇里村、兴义马格闹村,选派2名党员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制定产业规划与帮扶措施;推动构建“桑—蚕—丝”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50余万元。开展文化墙绘制、文艺演出、图书捐赠、技能培训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160余人次,捐赠物资价值逾万元,切实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社区服务优化。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办多种社会培训,累计达2000多人次。


06聚焦就业与成才 育人成效持续上升
学院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实施“1+N”就业工作模式,学院领导牵头、教研室协同、专职教师参与,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为学生搭建高效就业平台。近几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上升,贫困生就业率达100%。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获“贵州省优秀学生”“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20余人次。
回首过去,轨道交通学院切实将党的领导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劲动能与提升育人质量的实际成效。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1245”工作法,促进党建与业务进一步融合,为培养更多“胸中有大道、眼里有光亮、脑中有文化、手上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高素质轨道交通人才不懈奋斗。
来 源:轨道交通学院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