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沉淀、成长”——这六个字,是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路桥工程学院李金翔博士援疆两载最深的感悟。自2025年6月再次踏上新疆这片热土,李博士便将满腔热忱和专业智慧,深深扎根于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道桥学院,用专业与情怀写就了一份沉甸甸的“工作实绩”。这一年,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系西部的耕耘者,在教学、科研、实训、创新的沃土上辛勤劳作,让东西协作的种子,结出了饱含温度的果实。
课堂里的“金点子”: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
养护D233班《公路勘测技术》授课
养护专业学生讲座分享
受邀参加道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会
受邀参加道桥学院建筑&养护专业实习动员大会
走进道桥学院的课堂,李金翔博士敏锐地捕捉到养护专业《公路勘测设计》课程学生们的“痛点”:学习动力待激发、实践能力需提升、岗位认知稍模糊。他俯身倾听,精准“把脉”。受邀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他将枯燥的理论注入鲜活的案例,把课堂延伸到尘土飞扬的工地现场。七场精心设计的实训课程、声声入心的安全教育、启智引路的专题讲座、点燃热情的实习动员……李博士的“金点子”如星火燎原,学生实习岗位匹配度显著提升,那份对未来的迷茫,正悄然转化为清晰的目标与跃跃欲试的自信。
实训场的“升级记”:夯实技能成才的基石
道桥学院实训教学交流
道桥分院桥涵实训场学习
道桥学院测量实训室调研
道桥学院工程测量实训场调研
“实训场就是技能人才的练兵场!”深知这一点的李金翔博士,脚步遍及桥涵实训场、工程测量实训场的每个角落。他与新疆交职大教务处长冯哲促膝长谈,与道桥学院院长曹永鹏、实训中心主任张玲深入交流,细致“诊断”每一台设备,梳理每一条管理流程。这份执着与专业,最终化为看得见的改变:在他的助力推动下,道桥学院完成了3个实训场的焕新升级,新增12台套实训设备。实训课程开出率大幅跃升,学生实操考核通过率显著提升。这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为边疆学子铺就了一条更宽广、更坚实的技能成才之路。
创新园的“育苗人”:浇灌梦想的种子
创新是发展的引擎,青年是未来的希望。李金翔博士欣然化身道桥学院创新创业项目的“育苗人”。他毫无保留地分享带赛经验,用智慧的火花点燃学子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在他的专业引领和悉心浇灌下,道桥学院的参赛项目数量激增30%,他指导的15支项目团队在自治区级大赛中崭露头角。那些曾经稚嫩的想法,正在这片沃土上破土而出,向阳生长。

新疆交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和校赛现场合影
科研路上的“架桥者”:联结智慧促融合
个人的成长,源于持续的学习。李金翔博士主动参加“智能制造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自治区级高研班,孜孜以求地更新知识图谱。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积极担当起校际科研合作的“架桥者”。以“桥梁涵洞智能检测与管养技术”为纽带,他倾力推动贵州交职大、新疆交职大与河北交职院三校携手,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管养”等三大核心领域,一个“项目支撑+分工明确+机制保障”的合作新模式清晰构建。在他的穿针引线下,三校联合申报自治区级科研项目2项,科研合作圈和参与的硕博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热烈的研讨已催生1项联合专利申请的萌芽。智慧的碰撞,正跨越千里,结出丰硕之果。
研修项目与会合影
研修实操学习现场
校企协同的“探路者”:共绘应用新蓝图
深知技术落地的重要性,李金翔博士的目光也投向了广阔的产业前沿。与升拓检测吴佳晔董事长的深入交流,聚焦智能检测技术的最新脉动与道桥工程应用的无限可能。双方碰撞出的火花,迅速凝结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共识与行动方案。共同研发“智能检测装备在盐渍土地区桥涵管养中的应用”项目合作意向书的签订,不仅标志着前沿技术找到了应用场景的突破口,更为未来校际、校企在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深度协同,铺就了坚实的路基。
道桥学院科研项目合作探讨现场
道桥学院博士教师与升拓股份董事长吴佳晔讨论现场
结语:心之所向,步履不停
回首2025,在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大学的校园里,李金翔博士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智慧播撒希望。从课堂到实训场,从创新苗圃到科研高地,再到产业前沿,他用专业与情怀写就了这份沉甸甸的“工作实绩”。每一次“学习”的积累,每一次“沉淀”的思考,最终都化为了助力边疆职教事业和学生成长的蓬勃力量。援疆之路,道阻且长;心之所向,步履不停。李金翔博士的故事,是东西协作的生动注脚,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跨越山河、点亮未来的赤诚情怀。
来 源:路桥工程学院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鲁 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