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张思渝)“如果我们的2024有关键词,‘挑战杯’定是其一。”《桥芯“支架”——桥梁模数式伸缩缝修复加固器》项目团队,由一群来自贵州交通职业大学的12名学生组成。11月2日,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舞台上,他们手捧金奖奖杯,向所有人“讲述”了一段“勇敢笃定,向阳而生”的故事。
与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学校站在同一个领奖台,项目团队倍感自豪
“一切的伟大皆源于最初的探索。”这是项目负责人杨昊参与项目2年多来,最深切的感悟。从提出问题到校赛、国赛的层层突围,《桥芯“支架”》项目经历了无数次质疑与否定。
伴随山区桥梁大规模建设与使用,桥梁养护需求急剧增长,其中模数式伸缩缝作为易损薄弱部件,其养护问题突出,目前养护施工多采用整体更换方案,工期长、成本高、影响正常交通及运营。带着问题,杨昊向指导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假如伸缩缝可以局部更换,那我们不就可以针对损坏部件进行修补了吗?”
前往龙凤湖大桥、百花湖大桥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踏上了项目研发的征途,迅速组建了一个6人的项目团队,前往龙凤湖大桥、百花湖大桥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然而,数据分析结果却给团队泼了一盆冷水。面对质疑和成员退出,杨昊和留下的队员没有放弃。
指导老师刘建宁与团队成员初次见面
在校内实训工厂反复实验
“为了让孩子们得到实打实的帮助,我们特地邀请了韩洪举等桥梁专家来校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指导老师刘建宁说,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钻研能力和实操能力培养,平日里他们还会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领着学生下工地、在校内实训工厂反复实验。
韩洪举在校内实景训练基地——鲲鹏桥为团队成员答疑解惑
终于,在完成对347处桥梁伸缩缝的数据调研后,他们找到了桥梁伸缩缝修复加固的新方法——螺栓连接自紧式分体设计。
2024年3月,项目团队满心欢喜带着研究成果向系部投稿报名“挑战杯”,却以垫底的成绩勉强入围校赛。
“孩子们都是工科生,在文字表达和PPT的呈现上缺乏美感。”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思政教师冉江兰的加入为团队注入新活力,她与学生们并肩作战,对近百页的项目书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精细修改,把深奥的工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亲自参与PPT的设计美化工作,使演示文稿更加直观、吸引人。
冉江兰与学生们并肩作战,对近百页的项目书进行了逐字逐句的精细修改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修改与精心打磨,《桥芯“支架”》项目华丽转身,成为全校206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种子选手,被推选进入国赛。团队规模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到如今汇聚了来自信息系、机电系、路桥系的12名跨学科成员。
为了确保项目能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屡次邀请往届获奖的专家学者担任评委,组织模拟比赛,帮助团队发现潜在问题并给出改进意见。
面对不断被推翻的方案,团队成员毫无怨言,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项目做得更好、再好一些
十多轮评审下来,每一次精心准备的汇报方案都无一例外地被推翻重来。
“再来一次,再来!”项目路演主讲人凡丹丹时常这样鞭策自己。项目能够走到今天,每一步都充满了不易与挑战。如何把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与成果,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给所有人,是她现在必须面对的挑战,她绝不能掉链子。
从说话颤抖到大方得体,从逻辑混乱到有条不紊,凡丹丹和团队所有人一样在短短的一年来,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坚韧乐观。
2024年11月2日,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桥芯“支架”》项目团队凭借出色的技能和创新的展示,以第一名的佳绩荣获该赛项金奖,实现贵州省职业院校在“小挑”国赛金奖零的突破。
比完赛走出赛场,大家如释重负
如今,《桥芯“支架”》项目也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被贵州省公路建设养护集团试运用于老山大桥和大河口2号桥,显著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以传统160型号材料为例,经桥梁模数式伸缩缝修复加固器修复后,可缩短近1个月工期,节约成本近8万元。
对于未来,团队的故事,仍在继续。指导老师刘建宁说:“现在,学生们又萌生了新的研究思路。作为指导老师,我们将继续助力学生新项目的孵化,协助他们将成熟的项目进一步壮大。”
来 源:众望新闻
一 审:李 曜
二 审:鲁 熙
三 审:李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