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贵州教育报》刊发校党委书记何兴发署名文章:职业大学的“变”与“不变”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

9月12日,《贵州教育报》职教专刊在“前沿语丝”版块刊发我校党委书记何兴发的署名文章《职业大学的“变”与“不变”》。

文章以我校在职业本科建设上的三个“不变”和五个“变”为切入口,深刻阐述了我校升格为职业本科以来,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变”、职教属性“不变”、职教特色“不变”,在做到升本不“忘本”的同时,精准把握时代机遇,紧密对接产业需要,在培养目标、培养质量、教师能力、产教融合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实现“变”的突破。

全文如下:

【前沿语丝】

职业大学的“变”与“不变”

何兴发

新时代浪潮,奔涌不息;看职业教育,大道光明。

历经“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历程,2024年,原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作为职业本科院校,哪些是学校的坚守,要牢牢坚持;哪些又是学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思变求变的?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变。

始终坚持升本不“忘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属性不变。

始终坚持职业教育规律,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能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教特色不变。

培养目标之变。职业专科升格为本科,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由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向职业本科的“高端技能人才”转变,要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及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贵州交职大锚定行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群)布局,围绕智能建造、高端装备等方向,重构课程体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前沿需求,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等新兴专业,构建“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岗位”的育人体系。现开设的11个职业本科专业,均是瞄准贵州产业高端,服务交通强国、国家数字化等战略行动。

培养质量之变。职业本科在学术性、基础性与创新性上实现质变。理论教学深度与广度同步提升,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素养,提升学生复杂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夯实其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技术变革的基础。持续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持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近年来,贵州交职大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63项,其中横向课题49项,有效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同时,在国际交流方面,贵州交职大持续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选派学生代表学校赴新加坡参加2025年可持续发展学生领袖论坛。

教师能力之变。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由“双师型教师”向“专家型双师”转变,扩大教师赴企业实践挂职规模,提高参与企业生产深度。贵州交职大路桥工程学院博士教师马宗源挂职六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质安部副部长,全程参与花江峡谷大桥桥梁建设与安全监测工作。通过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通实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将行业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成果反哺课堂教学,实现“科研+产业+教学”联动,形成产教融合和科教融会的“助推器”,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引路人,最终达到培养能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技能人才的目标。近两年,累计派出博士35人深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全校教师企业实践累计达1899月。

产教融合之变。应对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新需求,学校突破传统框架,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生态体系:牵头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校企合作从高职的实习就业、订单培养,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与产业学院、共组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共担技术研发项目等更深层次、更实体化的方向迈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两年来,新增3个省级博士工作站,与吉利、特斯拉、施耐德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定向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水平之变。职业本科从“服务产业”变为“支撑产业”,学校要发挥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探索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等方式,推动高桥安全巡检机器人、智慧节水、自动驾驶测试平台、桥旅融合等一批产学研项目的落地落实。贵州交职大还承担“天空之桥”、“大娄山”等服务区的文化设计及运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云渡服务区文化开发设计,助推贵州交旅融合发展战略。

总之,近两年的实践,我们感受到的是一场“脱胎”而不“换骨”的深刻变革。“不换骨”是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育人规律;“脱胎”是实现内涵、层次和质量的全面飞跃。唯有如此,我们的职业本科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端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贡献自身的力量。

来 源:贵州教育报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