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回眸发展路】党建引领科研创新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25年,学校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全面擘画新时期事业发展新蓝图,加快建设“西部领先、行业标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理工类高水平职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学校各单位推出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过去五年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激励全体师生锚定发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饱满热情迎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谱写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新篇章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党建引领科研创新

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

“十四五”以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交通强国建设目标,以党建引领科研事业跨越发展,在人才集聚、平台建设、项目攻关、成果转化与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1党建领航,科研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党委紧扣“科教融汇”战略要求,始终将科研工作置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学院主体落实”的四级科研责任体系,将党的领导贯穿科研工作全过程。明确“面向智慧交通建设最前沿、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行业转型升级高要求”的科研定位,确保科研工作与国家战略同频、与地方发展共振、与行业需求契合,为学校科研创新指明方向、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学校选派博士团队到交建集团挂职

02党管人才,跨界组团聚合力

学校深入实施“党管人才”原则,将科研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整合“校政行企”资源,成立4个博士工作室,由交通运输厅资深专家、博士和厅长等带头组建,共同研究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发展难题。聚力打造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由行业领军人物梅世龙、张晓松等领衔,开展省级重大专项研究。建成大师工作室3个,聚合企业总工石大为、周述苍等技术专家,主攻企业技术攻关和工艺转化。认定博士创新站3个,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高速公路多源交通数据融合、山区公路工程养护新技术与新材料研发,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科研生力军。

贵州省山区桥梁智能检测与维护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03平台筑基,构建创新矩阵

学校推动科研平台从“单点布局”向“体系化支撑”转变,将科研平台建设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着力构建“国家级—省部级—校级”三级梯次衔接、多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围绕山区桥梁建造与维护、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交通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校企共建科研平台、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0个,其中包括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厅重点实验室1个,以及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各1个,形成支撑高水平研究的硬核载体。

2022年,学校获批贵州省道路检监测养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04项目攻关,科研立项量质齐升

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智慧交通建设需求,持续加强科研项目培育和申报组织工作。“十四五”以来,教师主持地厅级及以上课题121项,实现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国家级项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改写学校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历史。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累计达到约5000万元,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05成果转化,精准服务行业

学校党委以党建为纽带,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党建与科研成果转化深度融合。通过“领题研究”和“派驻挂职”双路径,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教师团队深入交建集团一线,参与多项重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五年间,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额超2900万元,累计服务企业282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发表论文546篇,出版专著29部,授权专利204项,参与制定各类标准37项,获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23项。提交政策咨询报告14份,其中6份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有效支撑了行业与地方决策。

06机制创新,激发科研活力

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修订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成果转移转化等10余项制度,简化报销流程,扩大科研人员经费使用与技术路线决策自主权。实施“高层次人才进平台”等举措,建立“科研成果奖励”等激励保障机制,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极大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展望未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将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执行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贵州交职大智慧和力量。

来 源:科技处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