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桥见匠心 艺路薪火——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在我校成功开讲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5-11-06 浏览次数:

11月5日晚,桥见匠心 艺路薪火——花江峡谷大桥“以美育人”思政课在学校礼堂举办。活动为「遇·见」当音乐与美术相遇——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场馆育人校园文化活动暨2025香港城市艺术博览会贵州预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以花江峡谷大桥为载体,为师生带来了一堂富有温度与深度的美育实践。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总工程师许湘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专家委员会委员杨胜明,贵州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六一,贵州省作家协会秘书长杨胜利,黔籍旅加艺术家胡军,北京籍旅加艺术家萧纬,歌唱家尤雁子,贵州省交通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萧子静,贵州日报报刊社主编周静,贵州美术馆社教公关部副主任阮珊珊,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红旗,著名军旅摄影家詹大方,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声乐教师李进,贵州省青年歌唱家雍朝玉等领导及专家莅临现场,我校党委书记何兴发,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雁,党委副书记杨再豪,副校长贺梦依出席。活动由我校客座教授张晓松与建筑工程学院李宇航共同主持。

思政课在专题短片《万桥飞架的“高速平原”》中拉开帷幕。影片聚焦贵州交通发展成就,以“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为代表,生动展现了我省在交通建设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许湘华在随后的分享中阐释了大桥建设的深层价值,他指出,这座标志性工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是美学意境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大桥将传统美学精髓融入现代工程设计,通过模块化施工与自动化技术攻克多项难题,最终打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彰显艺术价值的工程典范。

随后,歌舞《一条大河》以柔美舞姿与动人旋律,演绎了山水相依的自然之美与工程奇迹的人文之光。

青年歌唱家雍朝玉倾情演唱歌曲《脊梁》,赞颂大桥建设者如桥墩般坚实的担当精神。该曲创作者萧子静现场分享创作心得,他深情讲述了如何通过音乐语言展现贵州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守与创新,让桥梁背后的精神力量通过艺术形式得以传承。紧接着,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声乐教师李进演唱原创歌曲《一世爱你》,用深情的歌声表达了对家乡山水与交通事业的炽热情感。

胡军以花江峡谷大桥云渡服务区雕塑作品“会飞的石头”为切入点,分享了他跨越国界的艺术实践与文化思考,胡军表示,艺术能超越地域与文化的隔阂,如同贵州的桥连接山川,艺术也在人与人之间构筑理解与共鸣的通途。萧纬现场演奏《琵琶语》,让观众在音符的起伏中感受跨越时空的美学共鸣。

王六一在“丝绸路上的动漫艺术”主题分享中,汇集七十余国艺术家作品,以多元视角展现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各国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通过动漫这一现代艺术形式,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生动诠释了艺术在促进文明互鉴、传承历史文脉中的独特价值。

整场活动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歌曲《天路》、小提琴独奏《爱的致意》、歌舞《灯火里的中国》、群舞《盛装》、民乐合奏《象王行》等节目轮番上演,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歌唱家尤雁子压轴演唱《我爱你中国》,以饱含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真挚礼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本场思政课创新性地实现了交通工程、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艺术语言生动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以美的感染力唤醒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时代使命感,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思政教育理念,让其融入校园肌理,培养更多“双肩扛大道、高原筑通途”的交通人才。

来 源:党委宣传部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