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学校举行产教融合调研座谈会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5-10-30 浏览次数:

10月30日,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举行产教融合调研座谈会,总结交流学校产教融合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部署。学校党委书记何兴发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兴强主持。

何兴发指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提升育人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针对产教融合应该如何破题这一问题,何兴发提出了三点意见:

要厘清产教融合的“两个逻辑”。一是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重点要搞清楚谁来做产教融合、产教怎么融合、在哪里开展产教融合三个问题。搭建产教融合“立交桥”,将产教融合从二元结构拓展到六元结构,提高产教融合发展的支撑度和可实现度;培育产教融合“双主体”,构建“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打造产教融合“孵化器”,有效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二是产教融合的外在逻辑,要搞清楚什么是产教融合、怎样深化产教融合、为谁深化产教融合三个问题。通过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即“立交桥”“双主体”“孵化器”,回答好什么是产教融合;创新产教融合的融合形式,坚持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衔接”,提升产教融合实效度,回答好怎样深化产教融合。要坚持贴近政府、贴近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百姓,以利他思维助推产业发展,激活产教融合内生动力,回答好为谁深化产教融合。

要整合产教融合的“六个要素”。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之间的联动。政府提供政策、资源支撑,学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支撑,“六个要素”到位不越位,共同搭建产教融合平台,在利益分配上实现各尽所能、接需分配产教融合价值,解决政府产业发展问题、企业投资与回报问题、学校人才培养问题。只有“六个要素”相互支撑、共同发力,才能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产教融合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推进产教融合的“十项协同”。一是协同制定招生计划,推进校企围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招生计划,从源头上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贴近度;二是协同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双方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专业建设方案,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贴近度;三是协同开展师资建设,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四是协同开展课程建设,邀请企业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与论证,确定学校课程体系是否符合产业发展需要;五是协同开展教材建设,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校本教材,提升教材与产业发展的贴近度;六是协同开展教学建设,校企双方协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七是协同开展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对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八是协同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双方共同打造技能型人才实习基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提升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需求的匹配度;九是协同开展就业基地建设,按照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动”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开展就业基地建设;十是协同开展科学研究,围绕产业发展,坚持科教融汇,通过校企双方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田兴强在主持时强调,一要完善协同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加快构建校企协同、部门联动的长效运行机制;二要推动项目实体化运作,注重实效落地,以真实项目为牵引,将企业技术标准融入教学与课程,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深度融合,杜绝“两张皮”现象;三要提升服务能力,夯实平台支撑,强化“企业出题、学校答题”的导向,依托现有科研与技术平台,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痛点,并在项目中锻炼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会上,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思考依次进行了汇报。

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各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 源:党委宣传部

编 辑:李新新、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