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速递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学院发展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凸显“红色通途”,打造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发布人:金文 发布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

编者按

2025年,学校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全面擘画新时期事业发展新蓝图,加快建设“西部领先、行业标杆、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理工类高水平职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学校各单位推出系列工作巡礼,全面展示过去五年来学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激励全体师生锚定发展目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饱满热情迎接学校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谱写高水平职业大学建设新篇章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凸显“红色通途”

打造铸魂育人“大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持续践行“大思政课”建设理念,着力打造彰显贵州地域特征、交通行业特质和学校办学特色的“红色通途”思政育人体系,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01党建引领,统筹思政发展“一盘棋”

学校党委加强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校主要领导、分管校领导、中层干部、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讲思政课机制,落实校领导听思政课常态化开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动将贵州交通发展历史成就通过教材转化、理论内化、方法活化等途径融入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组织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面向全校12000余名学生讲授“第一堂思政课”,将其打造成激励学子投身交通强国战略的“铸魂课堂”。“‘126’树形铸魂法助力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案例获得省教育厅表彰,思政课教师获2024年省教育厅开学“第一堂思政课”比赛二等奖,理论宣讲视频获贵州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优秀理论宣讲短视频等多个奖项。

02“三堂”联动,激活教学改革“一池水”

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协同联动。创新教学方法让理论课堂“活”起来,设置“课前三分钟”,讲述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的身边故事。实施专题教学,开设“两路”精神“重走长征路”等20余个专题,创作诗歌朗诵、DIY手绘、创意工艺品、情景剧等思政作品500余件,实现情感认同与价值引领的具象表达,让理论课堂有“知”更有“味”。实施场馆育人让实践课堂“大”起来,实践课堂拓展至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等11个“通途”育人场馆,建成“通途”场馆在线思政视频资源库,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位同学深入感悟贵州味,交通情,红色魂。学生依托“通途”育人场馆开展的讲思政课展示活动,获国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连续三年获得省赛一等奖。《万桥飞架 天堑通途——基于交通特色场馆集群育人的实践与探索》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红色通途”思政课不断结出育人硕果。用好线上资源让网络课堂“实”起来,适应当前学生特点,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课堂答题、弹幕互动、AI辅助学习等线上教学互动,服务学生33000余人次。依托“通途”场馆在线全景漫游,深化对贵州交通历史成就的实践认识,推动思政教学从“指尖”抵达“心间”。

03锻造“金课”,提升内涵发展“驱动力”

找准思政“金课”建设特色品牌、课程内涵、凝练成果三个着力点,守正创新推动“金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持之以恒铸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14年举办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连续11年开展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连续8年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打造思政育人的“练兵场”与“活品牌”。聚焦交通强内涵,举办教学成果研讨会、“思政新风采”课堂展示、思政作品展、云端思政课,增强思政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切实提升“通途沁润,立德树人”育人实效。联合路桥工程学院、轨道工程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公开教研,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凝练特色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省级思政“金课”立项,《“桥”见中国—贵州桥梁建设成就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课程内涵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04师资赋能,培育铸魂育人“大先生”

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六要”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培促学,练就铸魂的过硬“内功”,与省外4所交通院校联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贵州省职业院校新时代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会、研讨会,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研共进,提升育人的教学水平,注重以赛促教,激发教学创新活力,近年来思政课教师在全国思政类比赛中获奖2次,省级比赛一等奖3次,省级二等奖5次,育人能力显著增强。思政类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持获批省哲社课题,实现科研引领教学新突破。团队协作,凝聚创新的智慧合力,名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课程组等教研团队结构日益优化,团队凝聚力、示范引领力不断增强。“校内特色场馆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获贵州省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团队立项。思政课教师中9人次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直机关“文明标兵”、省思政年度人物、思政新秀、技术能手等荣誉。

立足学校高水平职业本科建设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红色通途”思政课特色,推动思政元素与交通专业深度融合、实践育人与场馆育人协同并举、传统课堂与智慧教学有机结合,塑造贵州交职大学子“胸中有大道、眼里有光亮、脑中有文化、手上有绝活、脚下有力量”的独特精神标识。

来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 辑:陈 磊

一 审:金 文

二 审:李 曜

三 审:彭 静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云站路25号
邮 编:551400
电 话:0851-88133666

招就中心(学生档案)联系电话:88133355

学院微信公众号